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

转一段书评

from 豆瓣《我是一只IT小小鸟》


    一年多前,我到一位朋友家作客,他从学校已经毕业半年有余,没找工作,一直呆在家游手好闲。当时电视正在播电视剧《奋斗》,看了半集我问我朋友,这片子有什么好看么?而我朋友则一面严肃的表情说“你不懂,这片子特励志,不是你这种90后理解得来的”,并表示,等看完这部电视剧以后,自己马上也要开始奋斗;我没想到这种流行电视剧居然有如此“功效”,实在令我有点将信将疑。
 
  一年后,我再次拜访这位朋友,他依旧是无业流民,每天过着:上网-看电视-睡觉,三点一线的生活,还时不时跟我抱怨说,为什么别人刚毕业就有奥迪A6开,老爸一给就是两百万,用的诺基亚8800,都怪我爸妈不努力呀。
 
  我听完,心中满是唏嘘,心想,你要是一年前真的开始努力奋斗,即便现在没有大富大贵,起码也不必落得这斯田地。 

  同样地,适逢计算机专业成为最难就业专业,高校里有不知多少为仕途忧虑、对未来毫无概念的计算机专业学生,然后恰好这本书就出现了(这个时机决定了它必然是一本畅销书),那些迷惘的学生肯定是迫不及待地订购了一本,然后读到书上那些成功的学长学姐们,就如同我那位朋友看了励志电视剧一样——满腔的热血都被激发了,心中暗下目标,将来也要成为一只“小小鸟”,入主google,差一点的也要去个微软研究院什么的。 

  可是当他们实践起来的时候,才发现行动起来是如此的难,少了老师的填鸭,任何事情都变得寸步难移了:什么c/c++、java一点不会(老师还没教会我呢),linux难用得要死(之前我都是用windows的),搭个web服务器居然不能点鼠标来设置(linux的编辑器连鼠标不能用,天哪!)。。。一次次尝试之后,他们开始受挫,几次失败之后,他们放弃了,心想,都怪这本书,害我一时激动白费了那么多努力,维持现状不就够了,拿到文凭不就行了,折腾那么多干嘛? 

  励志形式的题材总会给人一种错觉,就是它们都把未来描绘得太美好了:那些读书的年轻人们,那些单纯而浮躁的年轻人们,一心只想着也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,却对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所要付出的代价和努力知之甚少,甚至充耳不闻。

  很多深陷泥潭的人,他们从来不去思考自身的困境,却满心期待着通过一本两本书、一部两部电视剧,希望从中得到启发,让自己脱胎换骨,那无异是痴人说梦;

  即便你真的能排除思想上的障碍,将计划付诸行动,在过个程中,也有无数这样那样的困难,挡住你前进的道路——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,决不是一时意气就能坚持下来的。

  你要做的,不是看几本励志书、重温几部像《奋斗》那样的片子,或者跑到小组上问像“学c++该看什么书“之类的蠢问题,而是应该把你脑子中那点渴望不劳而获的思想赶跑,把你从小到大养成的无须思考、等待答案的填鸭式教育带来的坏习惯改掉,然后,也是最最重要的——开始做实事,这就够了。

  看到满版评论都在为这本书喝彩,看到不少朋友立志成为“小小鸟”,我忽然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,毫不客气的说,我想这里面大部分人(如果不是全部的话)都会精神抖擞而去,垂头丧气而归。

  前几天一个刚大一的朋友问我一道很简单的c语言题目,我告诉他思路,说这道题用bit operator来做,他说不会,让我直接给答案,我希望他自己做出来,就跟他说我也不会你自己做,拉拉扯扯了一个多小时,最后他从网上搜出了一个答案交给老师。

  据他说,他们班上大部分人都是那么干的(每当老师从背后经过的时候总是胆战心惊),我对这群同年人有点失望,觉得学习不应该这样得过且过,随即又明白一个道理:很多时候,我们对别人的选择其实无能为力;

  开个玩笑,假如给我朋友那班的大一新生全部发一本《小小鸟》,他们就会认真对待自己的编程课吗?我想未必,因为他们本身都不愿意努力,我们对他指手划脚、好言相劝,又有什么用呢?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个人觉得,一样东西的存在,总有它的道理,励志文学也是如此。虽然说执行力确实是另一回事,但起码会给人一个奋斗的目标。有动力,还需要持之以恒。找准方向才是第一要务。多花一点时间,思考一下人生的路,未来的路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技术无止境,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,适合自己的,才会事半功倍。

有时候确实会很迷茫,各种各样的技术与方向,那条才是自己的路。看过各种博客,也经常去请教师兄,始终不得其道。大概有些事,是真的要自己走过才能深有体会吧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